摘要: “湾区经济正在由传统的形态向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去找寻特色定位?既要顺应整个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实体经济的需求,考虑到金融的特色,也要关注横琴新区的独特的定位。”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一语道明横...
“湾区经济正在由传统的形态向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去找寻特色定位?既要顺应整个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实体经济的需求,考虑到金融的特色,也要关注横琴新区的独特的定位。”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一语道明横琴现阶段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究竟如何结合横琴新区独特的定位,发挥金融特色优势,推动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的探讨贯穿于第二届十字门金融周的始终。
8月21日,由珠海市人民政府指导,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澳门中国企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十字门金融周于珠海横琴圆满收官。此次十字门金融周以金融为媒,打造金融与科技、文旅、大健康等跨界交流平台,探讨如何丰富横琴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更有力支持区域优势产业和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
黄奇帆、李礼辉、巴曙松、宋瑞霖等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精彩主题演讲,以经年累积的专业智慧献策横琴金融,描绘横琴金融产业未来发展蓝图;金融科技、文旅、大健康、传统文化等论坛,浸润产业多年企业领袖、投资人碰撞思想火花,深入探讨横琴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首设澳门分会场,以不同视角探讨珠澳“跨境金融”和产业合作可能方向;区块链、供应链、国际休闲旅游岛……一应“热词”高频出现;
让我们一起回顾本届十字门金融周的“高光时刻”,揭开横琴新区十年跨越进阶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面貌。
“金融+”精准定位:湾区“特色金融”的特色发展之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支持珠海等市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特色金融服务业”。珠澳“特色金融”如何发展,成为了此次十字门金融周的焦点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十字门金融周上表示,围绕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产业链金融体系,则是横琴区别于香港、上海等老牌金融中心,走出“特色”发展之路的一大方向,“横琴金融的发展定位,抓住了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产业链金融。”黄奇帆说。
一个月前,横琴新区印发了《横琴新区关于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扶持办法》。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康洪表示,供应链金融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鼓励支持各类供应链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在横琴聚集,对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政策落地实施后,如何真正惠及企业,则是相关企业的关注重点,“政策的执行与政策的制定一样重要,需考虑如何拉动当地核心企业,联合发起公共供应链服务平台,以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同时也可借助国企、央企建立监管平台,使行业发展初期就可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 金证引擎副总裁梁兴龙认为。
除了供应链金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经济也将是珠澳金融发展的核心机会之一,本届十字门金融周上,多位嘉宾针对区块链在横琴金融领域的应用,乃至区块链未来的发展前景发表了观点。
“珠海和澳门成为亚太金融中心,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最大的核心机会是在数字货币上的突破。” 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认为。巴曙松也在其对珠澳特色金融发展趋势的探讨中,提及数字货币的机会。他表示,虽然监管层面对于数字货币仍是相对谨慎态度,但珠澳仍可以“讨论在产业链上,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从交易不同的环节,特别是交易所这些环节着手,探索一些业务发展的机会” 巴曙松说。 “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旅游数字货币,把所有旅游的生态系统串接起来,乃至支付系统、内容系统,或许能够在未来带来巨大效应”。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横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长、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则更进一步,将区块链技术将横琴旅游产业发展联系起来。
在此次十字门金融周的“区块链+特色金融”发展论坛上,横琴新区服务局委托火币中国发布了《珠海-澳门“区块链+特色金融”白皮书》。白皮书显示,珠澳两地具备进行“区块链+特色金融”试点和探索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在能源互联网、身份认证、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以及旅游社交内容分享社区等“区块链+”应用场景中已取得了积极进展。
不过,鉴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殊性,如何“趋利避害”,引导区块链技术安全有效的在金融领域发挥作用,考验监管的智慧。“掌握主导权、掌握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标准建设;积极参与全球制度建设,争取中国话语权。”原中行行长李礼辉开出良方。
毗邻澳门,让横琴在探索“跨境金融”发展拥有先天优势,借助澳门的国际化平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珠澳“跨境金融”合作发力点。澳门银行工会主席、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行长李光建议,在澳门全面构建跨境人民币发展体系,加快澳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形成人民币做市商交易机制,把握“进博会”契机。同时,以粤澳、琴澳金融合作为抓手,发挥金融机构积极性,持续丰富如跨境按揭、跨境票据、跨境股权投资、跨境理财、跨境资金池、商品及人民币ETF、跨境支付等方面的人民币相关产品与服务,强化琴澳深度合作,使澳门与横琴成为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与服务大胆创新的“试验田”。
“金融+大健康”:开拓发展新模式,加速建设“健康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通过密切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合作,塑造健康湾区。”由此,横琴医药产业特别是中医药产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截至8月20日,横琴注册的涉及到医药健康的企业已达4253家,涵盖新药研发、生物医药、医疗服务、药品贸易、大健康等领域。其中既有广药集团、修正药业、仁和药业、汤臣倍健等知名医药企业,同时也有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医药科技与政策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还有爱姆斯坦生物科技、中珠、正泰、盈科瑞、歧微生物等一大批新兴医药研发机构。
而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首个落地项目,“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落地8年来,得到了横琴和澳门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横琴新区管委会在2017年和2019年上半年两度出台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专项支持政策,从设备购置补贴、场地租金补贴、企业发展扶持、科研成果奖励等方面,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加快发展;同时,产业园争取到澳门特区政府针对澳门中医药产业化的专项资金支持,为澳门当地的企业进行产品二次开发、技术改进和质量标准提高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和研发的动力。
在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康洪看来,横琴医疗健康产业总体呈现出增长速度快,知名大型医药企业众多、新兴医药类研发机构密集、产业国际化程度高,港澳力量参与积极,实体产业与金融资源紧密对接的突出特点。
对于未来横琴新区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指出,横琴要利用澳门与葡语系国家合作平台助力中国药品“走出去”。同时探索合作建立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药品认证平台,让葡萄牙成为中国药企通向欧洲的转折点。
“金融+旅游”:文旅发展新机遇,撬动“休闲湾区”
从《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到《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再到《关于横琴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增列有关旅游产业项目的通知》,横琴作为继福建平潭之后,国内旅游业税收优惠政策获批的第二个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自始便是横琴新区重点产业之一。
国际休闲文旅产业投资峰会-资本对话
据横琴新区党委副书记李伟辉介绍,过去十年间,横琴新区花了大量功夫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今,横琴岛各类管网设施完备,正从边陲“渔村”蜕变为一座日新月异的现代都市。到今年年底,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的附近,还将有一条地下轨道交通全面通车,与拱北的轻轨相连,直达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预计每日运载量可达20万人次。伴随着丽新横琴创新方、星乐度露营乐园等特色项目的陆续上线运营,交通的加速改善与人才的不断聚集,快速迈进的横琴休闲文旅产业折射出了横琴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新貌。
未来,横琴将大力推进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岛,助力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在本届十字门金融周国际休闲文旅产业投资峰会上,澳门休闲旅游服务创新协会会长黄辉指出,澳门与横琴的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有着互补协同效应,在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的机遇之下,未来澳门与横琴必定能打造成为在全国甚至在世界瞩目的休闲旅游国际产业区域。
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合作,广东省政协常委、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杨道匡认为未来有三大趋势。第一,建设珠澳“一河两岸”旅游休闲区;可参考新加坡滨海湾模式,共同开发珠海横琴和澳门路环至内港十字门水道“一河两岸”综合旅游区,促进珠澳旅游合作发展和横琴综合开发。第二,打造港珠澳大桥连接“一程多站”旅游区;利用港珠澳大桥通车机遇,将“迪斯尼乐园-澳门博彩与世遗历史城区-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连成新的旅游热线,形成琴澳综合旅游区新消费收益点。第三,利用湾区西岸休闲旅游发展机遇,澳门和广东合作在珠江西岸连成一片以旅游商务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产业群;将世界遗产、海洋主题公园和温泉度假连成旅游专线,开发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会议展览、医疗保健等,提供不同主题、特色、档次的多元旅游产品和服务。
结合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经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横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长、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建议,横琴的旅游业现在面临很好的机遇,过去横琴在金融服务旅游业方面已经走前面,未来应当要讲好横琴的故事,打造高端消费品牌。景鉴咨询创始人周鸣崎同样认为,金融的支持对旅游项目的开发十分关键。他表示,结合金融的创新,政策性基金的支持,以及国家政策性的银行贷款等多方力量,文旅的投资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样化。此外,文旅项目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能够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在其看来,横琴岛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长隆则是标杆性的项目,带动了整个横琴岛的发展。
“金融+文化”:“文化湾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历史上,十字门水道是东西方文化融汇之地。横琴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池腾辉表示,希望可以借助十字门金融周,搭建一个资本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平台,通过金融赋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完成助力中华文化崛起的使命。
国宾礼艺术家李佩卿
在此次十字门金融周的“传统文化艺术与投资论坛”上,被誉为“当代粉彩美学景泰蓝第一人”的李佩卿老师,讲述了其40多年矢志不渝献身景泰蓝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心路历程。她指出,景泰蓝在中国已有6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工序繁复、造价太高、做工太慢,最终致使存世数量较少。她还表示,现在对景泰蓝的宣传力度很低,而“把景泰蓝传承下去”则是一种文化使命,希望国家可以大力扶持金融界投资景泰蓝,让更多的年轻人投入这个行业,以促进景泰蓝进行更好的发展,在传承的同时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自信。
而大湾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澳门的助力。澳门电影协会会长蔡安安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澳门被国家赋予了“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使命,但这个使命不光是澳门的,也是横琴乃至整个大湾区都要承担的一个使命。他还建议,应以拥有优秀内容的项目为结合点,大力推动珠澳两地影视产业的发展,真正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两地的支柱性产业。
此外,蓝迪国际智库秘书处秘书长徐文清还表示,文化产业会给国家的经济带来更多可能性,带来更多的创新空间,而文化领域的金融需求、金融的深入介入,可以促进文化产业链条的经营主体理更好地生存和持续经营,转化成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她也在论坛上呼吁金融业界能充分运用金融创新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从此时此地形成星火力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第二届十字门金融周完满落下帷幕,横琴新区的锦绣华章仍在继续。